企业联系电话:0931-2171018
企业招聘专线:0931-2171347
工作日:8:30—17:00
众所周知,藏医学作为世界四大传统医学之一,包含着几千年的传统医学理念及临床治疗经验,是古人智慧的伟大创造。但传统医药很多是临床经验的积累,所以主观性较强,缺乏量化以及明确的药理机制,这也限制了传统医药的发展与创新。
近日,题为《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整合组方规律发掘白脉软膏治疗白脉病的作用机制及其功效组配伍特点》的论文在《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完成网络首发,本项研究是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林娜教授团队潜心研究完成。
“白脉”一词最早源于《四部医典》,是藏医学特有的医学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白脉病”,则有其独特的“白脉疗法”。
“白脉病”本身并不特指某一种疾病,而是所有与白脉相关疾病的总称,主要涵盖杰尔斯病(近似于现代医学的癫痫)、索隆病(情绪抑郁)、塔尔坚病(脊柱畸形)、楚布病(近似于现代医学的风湿病)、中风、外伤引起的经筋损伤及神经性疼痛等。
结合临床表现和研究发现,白脉病“痛”的症状与慢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如腰椎间盘突出根性神经痛;慢性炎症性疼痛,如肌筋膜炎等)的症状相似。
藏药经典验方“白脉软膏”为藏医外治“白脉病”的经典验方,奇正藏药结合现代科技及独特工艺进行改良,由姜黄、肉豆蔻、甘松、阳起石、甘草、人工麝香、干姜、藏茴香、藏菖蒲、花椒、碱花等11 味药材制成水包油软膏剂型,具有舒筋活络的功效。
随着精准医学的不断发展,传统藏医学中临床病理特征广泛、治法易混淆的概念与精准医学的理念颇有偏失,不利于临床精准用药。同时,因为“白脉病”一词在现代医学中并没有明确系统化,进而限制了治疗“白脉病”药物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为指导白脉软膏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生物学依据,林娜教授团队以神经病理性疼痛、炎性疼痛、慢性疼痛和腰椎间盘突出根性神经痛等4种疾病/症状为关注点,探索了白脉软膏治疗“白脉病”的作用机制及其功效组配伍特点。
在人类本体表型库(HPO),DisGeNET等数据库收集“白脉病”相关的疾病基因集并进行富集分析,探讨白脉软膏组方中活血通络组(姜黄、麝香、碱花),行气止痛组(肉豆蔻、甘松、藏菖蒲),温经散寒通络组(干姜、花椒、藏茴香)和健脾温肾强骨组(阳起石、甘草)4个功效组配伍治疗白脉病的作用机制。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构建“白脉软膏活性成分靶标-白脉病相关基因集”相互作用网络,并结合中医、藏医的治疗理念,系统阐释了白脉软膏治疗“白脉病”的生物学内涵。
研究证实,白脉软膏一方面促进机体神经功能的恢复,加强神经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发挥抗炎作用,同时促进机体的能量代谢,恢复机体的动态平衡。这与白脉软膏的组方规律及临床适应症相契合,凸显了白脉软膏在治疗“白脉病”方面的优势与特点。
本研究为白脉软膏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了生物学依据,相关研究结果将为白脉软膏作用机制的深入探索提供参考,并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在后续研究中,林教授课题组还将利用全方给药及拆方给药干预的生物样本,开展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高通量检测,获得白脉软膏的效应靶标谱,为更加全面的阐释白脉软膏治疗“白脉病”的作用机制提供高质量数据证据。
同时,课题组也正在进行白脉软膏炎性痛和神经病理性痛两个模型的药理机制研究,不断深入诠释藏药组方配伍的科学规律,推动传统藏医药学的创新与发展,同时也为临床提供更精准、更优效的治疗方案选择。